話說近期既新聞都一直打擊香港傳統專業人士的地位及影響力。留港賺錢與移民發展的取捨亦都愈來愈兩極化。總有人覺得,”香港無咩唔好”,亦有人認為離開並重新發展是一種機遇。所以香港人是去是留? 時間會讓我們知道答案。
參考早前立場新聞有關在港醫生的報道節錄
“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在政府總部見記者,建議修訂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的 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放寬至容許非香港永久居民專科醫生,申請特別註冊在港執業。另外,外地就讀的港人醫科生,未做實習亦可在港考執業試。政府早前曾多次強調,申請成為特別註冊醫生的人士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而條例草案的目的旨在吸引在香港以外的國家或地區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回流香港,但在建制派議員要求放寬至非香港永久居民之後,政府今次終容許非香港永久居民專科醫生,申請特別註冊在港執業。” – 立場新聞全文
參考早前立場新聞有關在港律師的報道節錄
“陳澤銘在發言期間亦主動提及,律師在中國國內的發展。他指,國家有大灣區規劃,香港今年首次舉辦大灣區律師執業考試,容許他們在大灣區執業,陳澤銘形容這對香港法律界未來非常重要。他表示,「十四五」規劃下,香港扮演特別角色,作為亞太區、以至全球仲裁中心,這亦是法律界未來的機遇。被問到早前律師會改選,特首林鄭月娥在選舉前曾警告如律師會被政治騎劫,政府會中止合作關係是否「向選舉施壓」。陳澤銘回應指,香港是言論自由社會,任何人包括特首都有言論自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合理的律師會願意聆聽,無道理則不會理會,他亦不認為特首的言論是批評。但他強調律師會是「自我監管專業團體」,有自己內部規則,亦只會用專業角度管理。” – 立場新聞全文
在港專業人士應該重新考慮在港的自身價值
有好多人比較香港及外國,很多傳統專業人士在港隨時可以做”月球人”(一個月賺一球”一百萬”),但在外國就很難做到。但當市場及制度向傳統專業發起挑戰的時候,你又有無信心保持到一直以來的威信及收入?面對制度上的種種挑戰、你下一代的成長、在港的發展空間,你又有什麼打算呢?
真正有賺錢能力的人,到那裡都賺到錢。如果你離開香港就無法保持,只證明:僅在香港這個地方讓你有錢賺,而非你的能力。細個我阿媽叫我讀好D書,大個做醫生律師。但宜家我有小朋友,我會帶佢移民,叫佢做自己想做既事。
現職律師的受訪者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