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有超過120萬香港人瀏覽immiDaily網站,發掘不同的移民資訊。即使immiDaily與不同的服務供應商合作,我們亦有作深入的調查及篩選,以確保移民人士可以在immiDaily上找到有質素的服務供應商。而我們的編採團隊不受商業因素影響並保持獨立,相關內容與資訊僅以移民人士的最佳利益角度出發。歡迎直接與immiDaily合作的伙伴進行免費的私人咨詢👉 值得信賴的專家 或者你亦可以 即時討論一切與移民相關的資訊、參與在外地的移民過來人的分享活動、連結身處不同城市的香港人👉 加入 immiDaily Discord 社群
移民外國除了要清稅踢走強積金以外,還要好好整理手頭上的各種類型的保險。那麼相信正在辦理移民的人士心中也有些疑惑,到底在移民的時候,本身的保險該怎麼處理呢?或是有什麼影響呢?
實際上,壽險是潛藏著兩大問號。理論上人壽保險的保障範圍是不受地域限制的,但是這樣並不代表你移民到國外都可以放心繼續供。原來有保險公司的定期壽險,例如網上保險公司 Bowite 的定期壽險就規定,當受保人移居海外必須在30日內通知Bowite,再收到通知後保單就會終止並發還不承保日子的保費。
那麼除了個別的保險公司會終止保單,仍然有兩個大問號要留意的就是保費調整。保險公司一般會將地區分為三級,分別有已發展的國家/地區、發展中的國家/地區、第三世界國家/地區,並按照每個地區的分級調整保費。第二就是遺產稅開支,當中有不少的國家都會徵收遺產稅,保單未有指定的受益人,身故賠償就可能要支付遺產稅了。應對方法就是主動向保險公司申報移居國家,讓保險公司檢視保單是否有繼續有效、保費調整,並指定保單的受益人方便日後獲得遺產稅豁免。
至於儲蓄壽險,退保現金值可能還遠低於已繳的保費,較可行的拆解方法是向保險顧問查詢調低的保額,從而可以停供又維持保單有效。
移民對保險的影響
定期壽險 | 保單持有人必須主動通知保險公司國籍或居留地轉變,部分保險公司會中止保單 |
儲蓄保險 | 可向保險顧問查詢可否低調保額,也要留意保單獲派紅利是否需要支付相關的稅項 |
危疾保 | 不少保單列明要提供香港醫療系統有效證明,又或是接受指定醫生檢查才符合索償要求,人在外地要享有保障或要回港治療 |
意外保 | 意外保設有居留地條款,離港超過指定日數上限意外保多項保障將會失效 |
醫保 | 不少醫保海外保障只限緊急治療,即使是高端醫保,涵蓋地區賠償額也會下調 |
危疾保的回港抉擇
在香港購買危疾保一般上都有不少的索賠條件是與本地的醫療服務掛鉤,例如要由保險公司指定的醫生檢查,又或是要提交香港醫療系統發出的診治證明。因此,移民國外之後保不保留危疾保,前提是你換上重病時是否會回港求醫。從實際角度看,患重病回港求醫,至少可以精準地與醫護團隊溝通,也方便在港有家人照應。如果你有此想法,不妨考慮保留危疾保。
意外保險有居留地條款
雖然不少意外保以全球支援作為賣點,但相關保障是針對你出差、旅遊遇到意外的索賠。至於移民外國,由於意外保險都設有居留地的規限,當在香港以外地方停留日數超過上限,大部分保障範圍都會失效。例如安聯意外保就列明了受保人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居留逾180天,就只有意外身故以及永久傷殘保障才獲得支付。
醫保宜棄守
自從自願醫保推出之後,有不少人都會增購醫保。不過本地醫保主力為受保人提供香港醫療保障,即使部分醫保提供全球保障,既有可能只限於緊急治療,也可能是設有地域限制。
設有地域限制的醫保,通常是比較高端的醫保產品,客戶在投保時要選定受保地區例如亞洲、全球(不包括美國)等。即使你準備移居的地區是在受保的範圍內,應付賠債都會縮水。如 AIA 的自願醫保尊尚計劃,受保人在澳洲、新西蘭、北美及西歐居留逾365日,醫療賠償額將永久減至60%,即受保人自付額要增至40%。
因此較為實際的部署就是移民國外之後放棄香港醫保,並仔細了解移居地的公共醫療支援,再按需要購買當地的醫保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