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e you interested in contributing articles and initiating lead generation on immiDaily? 👉 Become an expert
前言
請點擊這裡,參考我們最近的經典SP成功案例。一般性的因為篇幅有限,便不騷擾大家了。
Page 1: CHUNG同學於2022.02.01 DIY被香港拒簽。
Page 2: 2022.03.23再度嘗試,轉交上海處理後,第二次被拒。
Page 3: 我們接手處理,火速於2022.05.27遞交,已是第三次嘗試了。
Page 4-5: 2022.08.02獲批,一掃之前兩次失敗的甚麼216(1)。
信念乃成功的基礎
我們同意接手處理第三次申請時,已開宗明義跟CHUNG同學說,我們不會代他講大話,說他畢業後會回港大展鴻圖。相反,我們會與簽證官拗法律手瓜,也得到他的認同,最終以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對的,一家人也準備來加拿大了。
不穩定性在哪裡?
有留意黃先生YouTube Stream A頻道的香港朋友,第19集黃先生開誠佈公,公開承認也有親手處理卻被拒簽的案子,敢問除了我們之外,其他YouTuber除了報喜,誰會報憂,難道有可能100% 成功嗎?當然不會!
那麼,為何同一部署和策略,間中會被拒呢?難道絕大部分過了關的是偶然或僥倖嗎?
黃先生一向認為,216(1) 是給簽證官權力做「守門員」,例如來自需要簽證的國家如中國大陸、菲律賓、印度等等,如果懷疑SP申請人動機不良,索性不給他機會來加拿大,原則上就是這麼簡單。但是,香港人是不用簽證,簡單eTA就可以入關,如果仍然以216(1) 來拒簽,起碼要提供合理解釋,但從GCMS notes上看到的,沒有一個officer會盡這責任。
黃先生不妨打個黑色幽默幫助大家了解此不穩定性:
- 同樣的一套材料,交給不同的簽證官處理,往往有不同的結果。
- 同樣的一套材料,由同一個簽證官處理,往往因為他本人當天的情緒或思維而有不同的結果。舉例說,如果他昨天與女朋友吵架分手,今天處理的案子就形勢不妙了。
結論
只要你不放棄,讓黃先生替你討回公道!





如果想了解更多或需要任何諮詢服務, 你可以填寫以下表格直接聯絡 Alfred Wong。